主谋
The Mastermind,艺盗低飞(港),盗艺有道(台)
导演:凯莉·莱卡特
主演:乔什·奥康纳,阿拉娜·哈伊姆,盖比·霍夫曼,约翰·马加罗,比尔·坎普,霍普·戴维斯,莱齐·费利兹,马修·马希尔,科尔·杜曼,玛戈特·安德森-宋,伊莱·盖布,胡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简介:在天眼尚未密布,监场保安仍会打瞌睡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名画大盗就是会光天化日,大剌剌走进美术馆,直接把猎物从墙上取下放入布袋运走。看似儿戏的一切,背后主谋还要是住在市郊、人畜无害的住家男人。凯莉·莱卡特完全弃用好莱坞盗宝片叙事公式,改以其擅长的左翼简约主义镜头,捕捉触犯艺术罪行者的日常生活、双面人的言行处境,以及..详细 >
局促
中間部分昏昏欲睡,攝影好美。看到Alana出現,我的甘草披薩之夏回來了(;~;)
NYFF 10/17 人生就是这样出其不意,苦涩与苦涩交织。世界就是这样草台班子,比一比谁更草台。更意外的是这部片子竟然set在麻省的Framingham。映后我跟导演说我在那附近住过近三年🥹她说you are the real pro😆然后顺利要到了签名
#戛纳主竞赛 典劫盗片中的窃贼多为高智商,魅力十足,可以制定完美的计划并严格执行,拥有“outside the realm of our experience"的技艺, 凯莉·莱卡特的窃贼,与这些通通无关。凯莉·莱卡特继《第一头牛》之后再一次通过反类型完成了对美国精神的自反,影片充满了苦涩的幽默,爵士乐的陪伴如时代的脉搏。乔什·奥康纳饰演的JB的生活完全与新闻中的事件无关,“沉浸”在高雅的抽象艺术中,最后却阴差阳错落入与他不相干的游行队伍。《主谋》讲述的是江洋小盗JB的故事,而他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70年代的怀旧气息,在反战与镇压反战的氛围中,不再旧。
#MIFF 没想到今年的开幕片就是好睡片!影片的画面构图和色调处理的很克制,与主题形成了闭环。但是我感觉我可能对莱卡特和奥康纳无缘,我不太能苟同本片的反类型叙事,犯罪可以有诙谐元素,但不能如此平淡,节奏缓慢≠给予影片在肉眼可见的视觉下再铺垫深度…因为主人公行为本身就携带未知、精彩和对抗,完全可以处理的可出彩且保持着本身的自然美感和荒谬。比较喜欢男主人公与孩子的一些对话,但是感觉导演把过多的心思放在了展现长辈与他的人际关系,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没有捕捉到很触动我的点,有点不知所以然。看之前没看到有haim出演,所以看到她我很惊喜,这个角色没有给予她什么发挥空间,有点可惜,我觉得作为“妻子”,她可以不仅仅是背景板,应该足够有力量成为剧情转折点。btw本片的音乐实在太出彩,会很想买张胶的水平。
@ WRT.5
一部风格化明显的质感高级的电影,立意和风格都不错,但故事本身不是很兴趣,可能这种迷茫不知为何也是电影本身想要达到的效果
6.5分,看似儿戏的处理,男主玩世不恭的抢银行一方面又要办理父亲好儿子的形象从头到尾没有交代他为什么要抢银行,只安排他在街上游走。呈现了越战时期,美国人的混乱价值观和虚无感,但导演藏得过于深了,导致叙事有点简单,配乐和美术造型都做得很精致。
7.0/10 #Cannes78 莱卡特的影像从未如此迫切,如此当下,与过往的作品似乎都并不一致,从越战到大学占领都与近期发生的一切,且身在大学任教的导演她本人见证的,完全吻合:结合了对艺术人文体系的无奈现状表达以及关于美国的类公路电影式游走,然而似乎在核心线索之外缺乏了更能调和进入的泛性考量,而关于本人物的写作也似乎差了口气,一贯的灵性在此接近隐身。的确富含关于文化阶级的对艺术机构及体系的观察,以及逐渐衰败的新英格兰次城镇考量,但与前作更为有力的阐述相比,所言之物之模糊并不令人满意。
直到最后几分钟,我才确认她依然是我爱的导演。全程爵士乐配乐,让前半段偷画变得像黑色喜剧,让后半段漫长公路片式的躲藏变得意味深长。结局依然是会心一笑的巧妙,让人瞬间串联起前面那些政治背景音和荒诞现实,给人一种毫不费力的精准讽刺感。
高开低走,多有潜力的设定开发成这副模样,这年头不看标题海报阵容就冲着设定也防不住被骗,画被盗了还能物归原主,我的时间被抢了哪里讨回来。或许导演就是想弄出个“抽象画”罢。只见小人物,不见大时代;只见小伎俩,不见大才华。要拍传记式电影,主角一点没弧光延伸和内心挖掘;要搞荒诞式喜剧,后面又转为公路片范式;要做现实主义讽刺,选了个非典型人物和极浅的文本景深;唯剩下点荒芜、绝望的氛围烘托,但也完全不够意思。信息密度低至深渊,拍成学生短片作业都嫌枯燥的剧情硬撑成长片,主旨还能做到不知所云;情绪共鸣也不成立,作为非典型人群还不强化动机信念,扁平、贫瘠、无趣,让谁去关心理解这人的经历,到达不了观众。设定创意、剧情推进、人物塑造、思想主题、情绪渲染同时做到无可取之处的电影真的不多了,金棕榈提名真的佩服。
#Cannes2025@ Theater Buñuel复古小片,鼓点与笨贼跳不协调的舞。局部讽刺比较幽默。
前半段很有意思 后半段睡得很香...以及我以为会有一些关于当代艺术价值的讨论和讽刺 结果几乎没有..?
观感一般
单薄
#SummerIFF 开场第一个镜头是把审视艺术作品的主客体对调了,但这真的值金棕榈吗?前半部分用一个冷笑话可以概括:最懂艺术作品价值的是谁——小偷,后面的公路逃亡虽然确实闷,但也是把对艺术、艺术分子的讽刺推广了,还是许鞍华说的对,这一代电影人最不关心的就是叙事,但问题是没有叙事后你的电影我们到底还能看什么
PYIFF第三部。这是一部需要结合历史事件和社会思潮来理解的电影。由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因此在中途一度迷失在主人公的行为逻辑里,也无法共情,而结尾又草草收场,除了荒诞并未感受到其他。艺术电影固然不提倡太直白,但需要背景解释才能理解的电影,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
从《开展在即》到《主谋》,莱卡特恐怕是当代影坛少数能以爵士的松弛和即兴精神驾驭影像的作者。但从《第一头牛》开始,她也被桎梏在某种历史真实人物的单义语境里,瓦解历史的叙事性,着力于对微观过去日常的建立,她是否真的抵达?还是说,历史的日常反而仰赖于一种更加剧烈的细节虚构,比如本片的最后一场戏?在这点上,一种真正即兴的表演空间,还有待于打开。 @Cannes2025_Bazin
除了结尾其余的部分真的很催眠
#SummerIFF2025 以利落如舞的盗窃惊艳亮相后,很快向笨拙与混乱塌方。倒霉的盗贼在经历一连串逃脱后被街头运动横插一刀,这种政治的闯入则让结局彻底滑向了罪有应得与阴差阳错并存的荒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