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金亨硕
主演:丁一宇,郑仁仙,李泰兰,尹贤旻,千虎珍,潘孝贞,尹周相,金姬贞,朴成根,金正英
类型:电视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5
简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岁月。无论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一部引起几代人共鸣的家庭爱情剧,讲述每个人经历的、意义各异的辉煌岁月。详细 >
让我这个不懂历史的感兴趣,它就已经发挥最佳作用。
给出一个年龄代际模糊、且直系家长缺席的家族史诗新解法,突破了传统父母子三人最小单元的结构,动荡下珍贵的自娱自乐就显得尤为鲜活。喜欢家人分别拉开大门的几个镜头,像是场接力,携手迎接未知的一天
#berlinale75th 我只记得我这场迟到了十几分钟坐在第一排仰天看边吃完一盒草莓边心里感叹白人笑点和我完全不同
+
从二战犹太人命运到左翼运动侧写都不难想象,但最神的还是寻根之旅回敖德萨了哈哈。完全应景,也蛮动人,可惜电影本身毫无当年风暴之勇
没懂想讲什么
#11052。75th Berlinale-主竞赛入围。跟《梦》连着俩片都是在旁白引发的声画关系上有创建的片子。影片是“松散改编”,里面的旁白居然是——导演旁白!这就太有意思了。本片的高概念是“五月风暴的时候戴高乐躲在我家的安全屋”,而这个安全屋又勾连起二战与乌克兰……真是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又是从戛纳挖来的吗?)。作为拍1968的喜剧(片子还cue了一嘴让·扬),影片的美服化道质感还是蛮不错的,技法上差点以为是学戈达尔(开场戏确实很戈达尔),但后面就没保持住,另外主题表达上也有点暧昧含混。不过倒是值得一看。
经典佳作,既完美致敬了波兰斯基和戈达尔,又借古讽今影射了当前法国紊乱的政局,只可惜本届评审团主席或许是个不懂欧洲的美国人,大奖不抱大的希望了
既死又活的法国电影
好的戏几乎都围绕车展开,家庭关系的建立,直接的投影显影,场景与时间发生更迭,但结构本身实在受限,尽管辐射时下,却依旧未能从 60 年代拓展太多。原来导演自己演了那个很烦的邻居。
很爱国的片子???感觉既不关于人物 又没有更好的刻画历史 处于一个尴尬的地步 也没有把记忆留/书中戏的部分做的有趣 😂 不知道parallel是否真的work… (周六早上10h起来看电影也是需要一些意志力)
#SIFF2025#15 孩童视角看五月风暴 名著改编、跳进跳出打破第四堵墙、插叙二战、戴高乐空降的想象…想装逼 但没装好
🇩🇪线下观影。【75thBerlinale】
@Berlinale2025 还是彻底失效的视角,以及没有一点可笑之处的洋洋得意的幽默。被《蠢男孩》骗了所以抱有过多的期待,然后看了半天都没看出这到底有什么好拍的。
五月风暴之中的法国动荡不安,但9岁男孩的大家庭却尽是知识分子的一派祥和,对于这家人来说真正的危机究竟是什么?导演利奥内尔·巴耶嵌套了戏中戏的技法,用幽默的口吻回望那些曾无比激烈的社会斗争,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艺术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对照当下的法兰西更是如此。
比想象的要好看🇫🇷🤩 虽然没有完全看懂 但vom Bauchgefühl:历史背景+法兰西知识分子的文艺调调🧐+男孩以及奶奶出色的表演+音乐服装对话诙谐等剧本元素 = 有望冲击金熊/最佳女主了👍 很想找出来原著小说狂啃一遍。 不枉我在电影节结束的前一天,周六一大早冲去华沙大街。电影节赶场子的这些日子,让我在柏林冬日的忙季里 不再只是一个夜以继日工作的机器⚙️ 感觉又满血复活啦☀️🥳🍹不禁感慨艺术的伟大!🙏
好白 好土 不好笑 做作的表演 是连法国土著看完be like: bon, tu veut manger quoi ? 的不痛不痒不需要看的电影
本打算看个开头回去睡觉,结果意外好看。看似法式生活喜剧,实际有历史有政治有家庭有人,很喜欢奶奶/阿姨这个角色。本届难得的举重若轻的好片。
你以为导演这是要走戈达尔的路线了,然而并没有。最后上扬的政治表态也有些牵强。应该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法式话唠片了。
挺可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让我这个不懂历史的感兴趣,它就已经发挥最佳作用。
给出一个年龄代际模糊、且直系家长缺席的家族史诗新解法,突破了传统父母子三人最小单元的结构,动荡下珍贵的自娱自乐就显得尤为鲜活。喜欢家人分别拉开大门的几个镜头,像是场接力,携手迎接未知的一天
#berlinale75th 我只记得我这场迟到了十几分钟坐在第一排仰天看边吃完一盒草莓边心里感叹白人笑点和我完全不同
+
从二战犹太人命运到左翼运动侧写都不难想象,但最神的还是寻根之旅回敖德萨了哈哈。完全应景,也蛮动人,可惜电影本身毫无当年风暴之勇
没懂想讲什么
#11052。75th Berlinale-主竞赛入围。跟《梦》连着俩片都是在旁白引发的声画关系上有创建的片子。影片是“松散改编”,里面的旁白居然是——导演旁白!这就太有意思了。本片的高概念是“五月风暴的时候戴高乐躲在我家的安全屋”,而这个安全屋又勾连起二战与乌克兰……真是非常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又是从戛纳挖来的吗?)。作为拍1968的喜剧(片子还cue了一嘴让·扬),影片的美服化道质感还是蛮不错的,技法上差点以为是学戈达尔(开场戏确实很戈达尔),但后面就没保持住,另外主题表达上也有点暧昧含混。不过倒是值得一看。
经典佳作,既完美致敬了波兰斯基和戈达尔,又借古讽今影射了当前法国紊乱的政局,只可惜本届评审团主席或许是个不懂欧洲的美国人,大奖不抱大的希望了
既死又活的法国电影
好的戏几乎都围绕车展开,家庭关系的建立,直接的投影显影,场景与时间发生更迭,但结构本身实在受限,尽管辐射时下,却依旧未能从 60 年代拓展太多。原来导演自己演了那个很烦的邻居。
很爱国的片子???感觉既不关于人物 又没有更好的刻画历史 处于一个尴尬的地步 也没有把记忆留/书中戏的部分做的有趣 😂 不知道parallel是否真的work… (周六早上10h起来看电影也是需要一些意志力)
#SIFF2025#15 孩童视角看五月风暴 名著改编、跳进跳出打破第四堵墙、插叙二战、戴高乐空降的想象…想装逼 但没装好
🇩🇪线下观影。【75thBerlinale】
@Berlinale2025 还是彻底失效的视角,以及没有一点可笑之处的洋洋得意的幽默。被《蠢男孩》骗了所以抱有过多的期待,然后看了半天都没看出这到底有什么好拍的。
五月风暴之中的法国动荡不安,但9岁男孩的大家庭却尽是知识分子的一派祥和,对于这家人来说真正的危机究竟是什么?导演利奥内尔·巴耶嵌套了戏中戏的技法,用幽默的口吻回望那些曾无比激烈的社会斗争,深入浅出地表达了艺术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对照当下的法兰西更是如此。
比想象的要好看🇫🇷🤩 虽然没有完全看懂 但vom Bauchgefühl:历史背景+法兰西知识分子的文艺调调🧐+男孩以及奶奶出色的表演+音乐服装对话诙谐等剧本元素 = 有望冲击金熊/最佳女主了👍 很想找出来原著小说狂啃一遍。 不枉我在电影节结束的前一天,周六一大早冲去华沙大街。电影节赶场子的这些日子,让我在柏林冬日的忙季里 不再只是一个夜以继日工作的机器⚙️ 感觉又满血复活啦☀️🥳🍹不禁感慨艺术的伟大!🙏
好白 好土 不好笑 做作的表演 是连法国土著看完be like: bon, tu veut manger quoi ? 的不痛不痒不需要看的电影
本打算看个开头回去睡觉,结果意外好看。看似法式生活喜剧,实际有历史有政治有家庭有人,很喜欢奶奶/阿姨这个角色。本届难得的举重若轻的好片。
你以为导演这是要走戈达尔的路线了,然而并没有。最后上扬的政治表态也有些牵强。应该是我最讨厌的那种法式话唠片了。
挺可爱的